中國特大城市有哪些?
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特大城市有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
中國特大城市排名前十
排名前十的城市為鄭州、武漢、西安、杭州、東莞、青島、長沙、哈爾濱、佛山、南京。
注:以上排名以常住人口為依據

詳細數據
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城市評級通過2021年第18期《求是》雜志發布。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超大城市7個,特大城市14個。
四個直轄市,四個一線城市,再加上成都,位列中國城市的頂級陣營:超大城市。
在超大、特大城市兩大陣營中,廣東占4個,分別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其中超大城市占2個,特大城市2個;
山東占2個,分別是濟南和青島;遼寧2個,分別是大連、沈陽;
江蘇占1個,即省會南京;浙江占1個,即省會杭州。
由此可見,廣東是全國最盛產大城市的省份。
值得一說的是,深圳的常住人口比廣州少119萬人,但城區人口比廣州多256萬人,說明深圳市域面積雖小,但建成區規模很大。
深圳城區人口為啥反超廣州?
這與深圳特殊的管理體制有關,深圳是全國第一個沒有農村行政建制和農村管理體制的城市,也是全國第一座沒有農村的城市。
所以,深圳常住人口1749萬人,而城區人口1744萬人,僅有5萬人沒有統計到城區人口,這五萬人口應該來自深汕合作區。
14個特大城市中,距離超大城市最近的是武漢,與1000萬這個門檻,僅差5萬人。有分析認為,如果不是去年的疫情因素,武漢此次晉級超大城市陣營,應該沒問題。
值得一說的是,鄭州的常住人口在七普中反超武漢,位居中部第一人口大市,但鄭州的城區人口僅534萬人,相當于武漢的53.7%。
中部其他幾個省會的情況是,長沙的城區人口為555萬人,合肥、南昌、太原的城區人口則還沒有達到500萬,這說明武漢的城市規模在中部六省中,是一騎絕塵的存在。
那么,此次城市評級的依據是什么?
據國家統計局說明,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那么,“城區人口”又如何界定呢?
國家統計局說明,城區人口是指城區常住人口,“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不包括鎮區和鄉村。
那么,這次評定和之前的版本有哪些異同呢?
此前,根據住建部于2020年底最新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符合“超大城市”標準的共有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天津等6座城市。
符合“特大城市”標準的共有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沈陽、青島等10個城市符合。
也就是說,此次七普數據發布,成都從特大城市晉級為超大城市,也是超大城市陣營中唯一一個新增的名額。
另外,共有佛山、長沙、哈爾濱、昆明、大連五座城市晉級到特大城市陣營。
其中,尤為需要注意的是佛山,在此前公布的各版城市統計年鑒中,佛山的城區人口都不到300萬,這次一舉變成854萬人。
說明佛山城區人口的統計口徑發生變化,讓佛山一舉變成超越南京、長沙、鄭州等省會的特大城市。
需要注意的是,蘇州、無錫、寧波等經濟強市暫時未列入特大城市陣營。
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蘇州到2020年末的常住人口是1274.8萬人,但扣除代管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昆山市之后,常住人口只有不到672萬人了,再扣除農村人口,市區常住人口不足500萬,沒有躋身特大城市之列。
有人可能會問,這個城市規模評級到底有什么用?
要知道,城市規模評級(城區人口)非常重要,它關系到很多大項目的審批,例如國家明文規定,城區人口300萬是一個城市修地鐵的關鍵指標之一。
2018年7月,國家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要求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再比如,“城區人口”還與超高層建筑審批的重要依據。
根據9月10日住建部公布的《關于加強超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
城區人口300萬以上城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城區人口300萬以下城市不得修建250米以上建筑。
另外,“城區人口”還和戶籍管理掛鉤。
2019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改革的意見》,特別提到:
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
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則要精簡積分落戶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再比如樓市調控,國家會根據城市規模實施因城施策、分類調控。
總的來說,國家戰略規劃以及大項目審批,更重視的是城區常住人口,而不是城市總人口。
可見,城市規模評級,已經成為國家很多政策審批的依據,每個城市都需要重視它。
以上就是中國特大城市名單及排名前十的簡單介紹,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
來源:綜合國家統計局,2021年第18期《求是》雜志,大數據DT
推薦閱讀
2022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一覽
2022哪個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中國城市人口密度排名一覽
2022全球城市排名,全球十大城市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