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綠色債券發行量多少?
據《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年度報告2021》,2021年中國綠色債券發行量為682億美元,發行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詳細數據
綠債年度報告:中國綠債發行年度增幅領先于其他市場近一半供給來自非金融企業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與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債研發中心在匯豐銀行的支持下聯合發布《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年度報告2021》。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在境內外市場累計發行貼標綠色債券3270億美元(約2.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近2000億美元(約1.3萬億元人民幣)符合CBI綠色定義。2021年,中國在境內外市場發行貼標綠色債券1095億美元(7063億元人民幣);其中符合CBI綠色定義的發行量為682億美元(4401億元人民幣)。按符合CBI定義的綠色債券累計發行量及年度發行量計,中國均是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

據悉,《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于2021年7月1日正式生效,剔除了與化石能源相關項目(比如清潔煤),被廣泛視為中國的主要綠色分類標準。同時,它也采用了“無重大損害”(DNSH)原則,與國際標準進一步接軌。
從全球角度來看,2021年,全球綠色債券年度發行量超過5000億美元(5130億美元)。美國、中國和德國處于領先地位,2021年綠色債券發行量分別為835億美元、682億美元和633億美元。中國從2020年的排名第四躍升至2021年的第二位。截至2021年底,中國累計綠債發行量為1992億美元(近1.3萬億元人民幣),僅次于美國(3055億美元)。

可以說,中國綠債市場在2021年發行量增量領先于其他主要市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同比增幅為444億美元(2863億元人民幣),即同比增速為186%。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增量排名其次,分別為332億美元、285億美元和209億美元。
而從發行人類型來看,近一半中國綠色債券發行量來自非金融企業。2021年,非金融企業的綠債發行量增長482%至312億美元(2011億元人民幣),占整體中國綠債市場發行量近半(46%)。這也是首次非金融企業的綠債發行量超過金融企業。79家非金融企業參與了發行,是2020年(35家)的2.3倍。而金融企業發行量增長237%至240億美元
(1550億人民幣),占整體中國綠債市場發行量的35%。 來自政府支持實體、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地方政府的發行量分別占比11%、8%及1%。
2021年,中國綠色債券主要來自企業發行人(包括非金融和金融)。非金融企業的綠色債券額度同比增加258億美元(1665億元人民幣),占綠債市場整體增幅的58%;金融企業增加169億美元(1090億元人民幣),占比38%;來自其他發行人類別的凈增幅占比4%。
最后,從參與發行方面,去年共有122家發行人參與了在岸綠色債券市場。境內綠債市場發行量同比增長231%至555億美元(3580億元人民幣)。境內市場的發行量占中國整體綠債年度發行總量的81%,發行增量占中國整體綠債市場年度總增量的87%。中國工商銀行是唯一一家于2021年在境內境外市場均有發行綠色債券的機構。公共事業、金融和工業(萬得行業分類)等行業在境內綠債發行市場占主導地位。這些行業發行量占境內綠色債券總籌集資金的96%。
與此對比,金融債仍屬于離岸綠債市場主要類型。數據顯示,17家發行人在境外綠色債券市場共籌資127億美元(82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0%。金融企業發行的綠色債券仍屬于離岸綠債市場的主要發行類型,占境外發行金額的62%。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于2021年首次在境外市場發行了綠色債券。深圳市人民政府率先于2021年10月在香港發行兩期人民幣計價綠色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符合該城市綠色金融框架的清潔交通,水治理與海綿城市等相關項目。
以上就是2021年綠色債券發行量的簡單介紹,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
來源:《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年度報告2021》,新華社
附件:《氣候債券倡議組織:2021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年度報告(22頁).pdf 》
推薦閱讀
2021年債券發行量是多少?中國債券發行量統計
2022我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量,發行規模最新數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