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細胞培養基市場規模
據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細胞培養基市場規模達到了26.3億人民幣;預計到2026年中國細胞培養基約為71.0 億人民幣。
詳細數據
1、細胞培養基行業快速增長,國產替代趨勢加速
培養基是控制最佳的細胞生長最重要和最復雜的因素,是生物制品生產的核心原材料。生物制藥產業依靠細胞體外培養工藝實現各類大分子生物藥的體外大規模生產,細胞培養基是細胞培養最關鍵和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2、中國生物藥市場高景氣,上游培養基行業共享增量
中國醫藥市場中生物藥快速增長,增速遠高于化藥和中藥,2025 年生物藥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 8116 億元。2016 年至 2020
年生物藥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17.1%(高于化藥和中藥的-0.5%和-1.8%)。據沙利文咨詢預測,按照收入計算,預計 2020 年至
2025年的年生物藥市場復合增長率 18.6%,并預計于 2025 年達到 8116 億元人民幣。

培養基是生物制藥上游原材料、耗材品種中市場規模最大的品類,生物藥市場快速增長有望帶動上游培養基行業共享紅利。
3、細胞培養基全球市場增速維穩,中國市場持續高增
2021-2026 年全球細胞培養基市場 CAGR 預計為 10.76%,并于 2026 年達到35
億美元。全球生物藥市場主要受發達國家支配,其在過去幾年已經進入較為穩定的市場增長階段,對應的上游培養基市場亦穩定增長,于 2021 年達到 21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2017-2021 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12.74%。預計未來 5 年全球培養基市場將繼續以 10.76%的年復合增長率繼續發展,于 2026
年達到 35 億美元。

2021-2026 年中國細胞培養基市場 CAGR 預 計為 22.0%,并于 2026 年達到71
億元人民幣。中國培養基市場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2021 年,中國細胞培養基市場規模達到了 26.3 億人民幣,2017-2021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44.0%,預計2021-2026 年的中國細胞培養及市場將以 22.0%的復合增長率繼續增長,于 2026 達到 71.0 億人民幣。

4、三大進口品牌國內市占率超 60%,國產替代成主旋律
2021 年中國細胞培養基市場中,三大進口品牌(賽默飛、HyClone、Merck)市場份額占比合計
62.90%。但國內企業以奧浦邁和澳斯康為代表的的國產企業正處于崛起階段,隨著國內廠商的技術不斷完善、再疊加醫保目錄藥品價格的大幅度下降導致的上游生產控費和因疫情等因素影響帶來的進口產品的供貨風險等,國產替代預計將成為主旋律。

國產培養基比例逐步上升,預計我國細胞培養基產品的進口依賴度將持續下降。由于醫保談判及帶量采購等舉措的深入實施,生物藥市場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價格壓力,而生產成本的降低能有效緩解廠商的競爭壓力。國產培養基廠商將通過靈活的定價策略與進口廠商開展競爭,推動國產替代的加速,除此之外,進口產品的供貨風險也是國產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中國細胞培養基市場規模、研究現狀及前景的簡單介紹,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
來源《奧浦邁-高端細胞培養基國產龍頭,協同發展CDMO業務,雙輪驅動快速發展-220925(32頁)》
推薦閱讀
灼識咨詢:2022中國免疫細胞治療行業藍皮書(19頁).pdf
細胞基因治療CDMO行業報告:未來已來關注病毒載體外包生產-220216(70頁).pdf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發病人數預計2022年為83萬人
中國醫保基金總支出是多少?2022醫療保險參保人數一覽
我國眼科醫療行業市場規模預計2022年達188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