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分子砌塊市場多大
據Nature Reviews 估計,2020年全球藥物分子砌塊的市場規模達441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增長至546億美元。
詳細數據
1、分子砌塊屬于底層結構化合物,隨醫藥研發開支快速增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 年全球醫藥市場總量為13,841 億美元,2015-2020 年CAGR 為4.61%,預計到2024 年將達到16,395
億美元,2021-2024 年CAGR 達到4.30%。全球醫藥研發開支2020 年達到1908億美元,2015-2020
年研發支出CAGR達到4.96%。未來醫藥研發支出有望呈現穩健增長的態勢,預計2024 年研發開支可達2270 億美元,2021-2024 年研發支出CAGR
達到4.43%。

(1)分子砌塊是用于設計和構建藥物活性物質的小分子化合物,屬于底層結構化合物。
具有種類豐富、結構新穎的特點,一般分子量小于
300。結構稀有且理化參數良好的分子砌塊可以減少后續合成步驟,是出色的結構修飾劑。在新藥研發起始的藥物發現階段,通過不同分子砌塊的“排列組合”依次和母核或相互之間發生反應,有助于研發企業篩選出更具備研究價值的苗頭化合物(Hit)和先導化合物(Lead),最終研發企業在成千上萬個化合物中篩選出一個在各個方面都符合成藥要求的化合物作為臨床候選物。例如,在美國首個正式獲批的新冠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中,應用到了一種吡咯三嗪類分子砌塊。首先將氨基吡咯三嗪(21)與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DBDMH,22)溴化制備得到溴化物(23)。在用兩個TMS
基團保護苯胺后,使用鹵素-金屬交換法制備了鋰中間體(24),將其添加到內酯(25)的低溫溶液中,以將乳糖(26)組裝為兩個二聚體的 1:1
混合物,然后用弱酸性水溶液淬火反應。最后通過改變一小部分官能團,分離端基異構體并安裝前藥基序得到瑞德西韋(4)。

(2)分子砌塊研發生產作為化學藥物研發起點,會伴隨藥物研發全流程。
在新藥研發前期,對分子砌塊需求為種類豐富、結構新穎,但主要在分子/細胞水平層面測試,需求量在
mg/g級;在研發的中后期,臨床候選物階段(PCC)化學結構式已經確定,對分子砌塊的需求改變為片段固定,需求量大幅上升至 10kg-100kg
級別,商業化供應階段升至 100kg-1t級別。

(3)分子砌塊行業隨新藥研發投入快速增長,在全球醫藥研發支出穩步增長的情況下,藥物分子砌塊行業也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前景。
據Nature Reviews
估計,全球醫藥研發支出中有30%用于藥物分子砌塊的購買和外包。據此估算,在除去人力成本的基礎上,全球藥物分子砌塊的市場規模到 2020 年為441
億美元,到2026 年將為546 億美元,2020-2026 年行業CAGR 達到3.6%。

2、國內分子砌塊企業SKU快速增加,全球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1)海外龍頭公司成立時間早、業務覆蓋面廣、產品數量多,具有明顯優勢。
海外著名的分子砌塊企業大多為綜合型企業,如
Sigma-Aldrich(德國默克子公司)、AlfaAesar(賽默飛子公司),其均面向全球市場布局,產品線幾乎覆蓋了基礎研究、醫療診斷和生物制藥生產鏈的各個環節。同時,業內也不乏聚焦于分子砌塊產品的企業,他們大多集研發、生產、貿易為一體,在產品數量和產品系列上具有明顯優勢,如業內龍頭Combi-Blocks、Enamine。

(2)國內企業 SKU 快速增加,成本優勢助力市場份額提升。
海外分子砌塊龍頭企業進入行業早,有一定的品牌積累和客戶積累,但目前整體增長較為緩慢。國內分子砌塊企業盡管發展程度較低,但依托于國內醫藥產業的工程師紅利、供應鏈體系等相關有利要素,以及近年來中國在新藥研發領域的日益崛起,全球范圍內對于國內藥物分子砌塊廠商的品牌認知度在快速提升,境內企業開始在部分領域形成比較優勢。國內優質企業有望憑借技術、成本和快速響應優勢,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國內競爭對手中,不同于皓元醫藥專注于新藥研發,阿拉丁和泰坦科技主營科研試劑,藥石科技專注于提供高附加值的分子砌塊產品,已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

以上就是藥物分子砌塊市場規模的簡單介紹,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全球在研藥物數量2021達18582萬個
全球藥物銷量排行榜,top10一覽
2022中國最賺錢的生物醫藥公司有哪些?前十名盤點
2022年中國醫藥創新top100,100強一覽
2021年醫藥市場規模達18858億元(附原數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