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投放數量預測
據iiMedia Research數據,2021年,中國共享單車投放數量為382萬輛,預計2022年中國共享單車投放數量為495萬輛。

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澄觀治庫主辦的2018-2022年中國共享經濟規制報告發布會暨共享兩輪車合作治理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報告指出,未來共享兩輪車行業(編者注:主要包括共享單車與共享電單車)在我國仍然有著光明的發展前景,唱衰相關行業的觀點并不可取。
當下,中國經濟處于轉型發展期,亟需發展新動能。共享經濟不僅能夠實現閑散資源和供需配置方式的最優化,而且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加上中國10.5億的網民大國紅利(編者注:該數據引自2022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4.4%),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正當勢。
報告顯示,從2015年“元年”,到2017年“豐盛之年”,到2019年“深度調整之年”,再到2022年“沉淀之年”,不管是業態模式,還是法律規制,中國的共享經濟正在逐步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就共享兩輪車行業而言,其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已經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各家企業相繼完成了從粗放型運營模式向精細化運營模式的轉變,發展重心從“車輛投放”轉移到“提高服務質量”之上。
2015年6月,ofo單車正式投入運營,開啟了我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的新紀元。2016年至2017年間是一個發展的高峰。據統計,2016年至2017年,我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從0.28億人猛增至2.05億人,增長率高達632.1%。至2017年7月,全國共有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近70家。從2018年開始,隨著外部投資的大量減少,全國用戶規模相較于2017年僅增長了0.3億人,增長率僅為14.6%。2019年以后,該行業似乎又回到了一個發展相對較為穩定的階段。
過去7年來,共享單車領域經歷了一個迅猛興起又不斷洗牌的過程,到如今基本形成哈啰、青桔、美團“三足鼎立”的局面,進入綠色健康穩定發展的成熟期。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8月底,我國共享單車投放數量達到1950萬輛,覆蓋了全國360個城市,注冊用戶數超過3億人次,日均訂單數達到4700萬單。
總體上,共享電單車的監管現狀表現為,一二線城市禁止入內、三四線城市蓬勃發展。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核心城市明確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而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對共享電單車管制相對寬松,但也對共享電單車的投放配額和運營管理有所限制。
報告指出,目前,共享兩輪車行業現狀表現如下特點:1.國內共享單車市場已經嚴重飽和,我國共享單車行業競爭激烈,共享兩輪車企業數量急劇減少;2.共享兩輪車市場由ofo單車、摩拜單車“兩強爭霸”到啰單車、青桔單車、美團單車“三足鼎立”;3.隨著共享兩輪車使用成為剛需,生產、運營成本攀升,共享兩輪車使用成本顯著提高;4.共享單車免收用車押金成為業界共識;5.企業由獨立發展轉向抱團取暖;6.共享兩輪車企業運營模式趨于精細化;7.共享電單車行業面臨各地規制態度差異大等問題;8.控制共享單車以及共享電單車的數量是大多數地方做法。企業收取用戶押金,企業隨意投放車輛,用戶不文明用車等問題已基本解決。
但是,共享單車停放難、調度難、維修保養難等問題仍然長期客觀存在,部分企業也存在缺乏解決上述問題的能力,各地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普遍存在著漏洞。
根據報告,當前的規制存在以下難點:個別城市限制甚至禁止企業投放新的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車輛,現有的規范性文件層級普遍偏低,如何規范、引導共享電單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如何切實減輕共享兩輪車企業的不合理負擔。
就規制趨勢,報告顯示,未來對于共享兩輪車行業的規制,在程度上只能加強而不能削弱,要堅持包容審慎態度,深化規制模式改革,探索政府各部門之間以及政府與行業協會、企業之間合作規制的道路。
本文來源:綜合艾瑞咨詢,法治網微信公眾號
以上就是共享單車投放數量預測,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2022上半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多少?海洋經濟生產總值一覽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全國工業經濟發展現狀
2022上半年中國電競行業的總收入為764.97億元